卷五 滕文公(上)(1/6)

滕文公︵上︶ 卷五 原 文


滕文公為世子 [1] ,將之 [2] 楚,過宋而見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世子自楚反,複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 [3] 謂齊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顏淵 [4] 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公明儀 [5] 曰:‘文王,我師也,周公豈欺我哉?’今滕,絕長補短 [6] ,將五十裏也,猶可以為善國。《書》 [7] 曰:‘若藥不瞑眩 [8] ,厥疾不瘳 [9] 。’” 注 釋


[1]世子:太子。“世”和“太”的古音相同,因此古人經常通用。


[2]之:到。


[3]成覸:齊國的一位勇士。


[4]顏淵:孔子的學生。


[5]公明儀:複姓公明,名儀,魯國賢人,曾子的學生。


[6]絕長補短:即截長補短,意為“取長補短”。


[7]書:這裏特指《尚書·商書·說命》篇。


[8]瞑眩:頭暈目眩,也指眼睛因昏花而看不清楚。


[9]瘳:病愈。 譯 文


在滕文公還是太子的時候,有一次要到楚國去,經過宋國時拜訪了孟子。孟子圍繞著堯、舜的例子,給他講解了“善良是人之本性”的道理。


滕太子從楚國回來以後,又來拜訪孟子。


孟子對他說道:“太子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道理都是相通的。成覸曾對齊景公說:‘你是男子漢,我也是男子漢,我為什麽要怕你?’顏淵說:‘舜是什麽人,我就是什麽人,有作為的人都像他那樣。’公明儀也說:‘周文王是我的先生,周公難道還會騙我嗎?’假如把滕國的國土拚接以來,也有將近五十裏吧,所以滕國還是有希望通過治理成為一個強國的。《尚書》上說:‘如果藥物不能讓人頭昏眼花,那麽病是不會好的。’” 闡 釋


在這一章裏,“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有研究孟子的學者指出,在孟子的思想裏,“道性善”和“稱堯舜”是密切聯係在一起的兩條綱領。所謂“道性善”就是宣揚“性善論”,所謂“稱堯舜”就是宣揚堯、舜的王道政治。


那麽,“道性善”和“稱堯舜”為什麽能成為孟子思想的兩條綱領呢?從“性善”的內容來看,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論述中就已經展開了;而“稱堯舜”也就是所謂的施行仁政,兩者結合起來就是“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的善良本性是“不忍人之政”的基礎,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道性善”要“稱堯舜”。


根據《孟子》的記載可以看出,在孟子見過的這些國君裏,無論是泱泱大國的齊宣王,還是“曆史古國”的梁惠王,隻有這個擁有五十裏見方的國土的滕文公是真正尊敬孟子、把孟子當老師看待的。自從在宋國聽了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的道理以後,當時還隻是太子的滕文公對孟子這個人就有了很深刻的印象,所以,當滕定公死了以後,已經即位為國君的滕文公立即想起了孟子,於是就托自己的先生去找孟子,請教如何為父親辦喪事。後來,滕文公按照孟子的意見,決定實施三年喪禮,遭到了大臣的反對。滕文公無奈,隻好再次請先生去請教孟子。就在這一次談話中,孟子告訴滕文公,到底該怎麽辦喪事完全取決於他,如果他做的確實沒有錯,百姓們看見了,自然會跟他學習,因此,隻要他能以身作則自然就能達到上行下效的效果了。說到底,意思還是在勉勵滕文公帶頭實施三年喪禮。滕文公又按照孟子的意見辦了,結果果然是皆大歡喜。


至於滕文公再次拜訪時,孟子講的那番道理,其實還是圍繞著他的仁政思想展開的。孟子鼓勵滕文公要有實施仁政的勇氣。古往今來,不論是聖人還是普通人,本性都是善良的,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聖人能做到的普通人也能做到。滕國雖然隻有五十裏的國土,但隻要滕文公能施行仁政,一樣能成為一個好國家。 原 文


滕定公 [1] 薨 [2] ,世子謂然友 [3] 曰:“昔者孟子嚐與我言於宋,於心終不忘。今也不幸至於大故 [4] ,吾欲使子問於孟子,然後行事。”


然友之鄒問於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親喪,固所自盡 [5] 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諸侯之禮,吾未之學也;雖然,吾嚐聞之矣。三年之喪 [6] ,齊疏之服 [7] ,飦 [8] 粥之食,自天子達於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為三年之喪。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國 [9] 魯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於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誌》 [10] 曰:‘喪祭從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謂然友曰:“吾他日未嚐學問,好馳馬試劍。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盡於大事,子為我問孟子。”然友複之鄒問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聽於塚宰 [11] ,歠 [12] 粥,麵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風,必偃 [13] 。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誠在我。”


五月居廬 [14] ,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謂曰知。及至葬,四方來觀之,顏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悅。 注 釋


[1]滕定公:滕國國君。滕定公是滕文公的父親。


[2] 薨:死。唐朝以前,諸侯王的死稱為“薨”,唐代以後用於指稱二品以上官員的死。


[3]然友:滕國大臣,當時是太子的老師。


[4]大故:重大的事故或災難。


[5]自盡: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6]三年之喪:根據古製,父母死後,子女要守孝三年。


[7]齊疏之服:用粗布做的縫邊的喪服。根據記載,古代的喪服叫做“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