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言


《孟子》主要記載了孟子及其學生的言行,是孟子遊說列國無果之後退居講學,與其弟子合著的一本書。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世人尊稱其為“亞聖”。


孟子站在一個常人的角度,提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認為廉恥心、謙讓心、是非心,都是人所共有的,人區別於禽獸的主要標誌便是人有一顆惻隱之心。在這種性善論的基礎上,孟子還提出了一係列著名學說,如:在為政方麵,孟子主張“民貴君輕”的思想,他認為,君主從天子下駕到平民百姓,應體民之所恤,思民之所苦;在修身養性方麵,孟子提出“養浩然之氣”,大丈夫應該“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做學問方麵,孟子主張“盡信書,不如無書”,提倡一種獨立思考的精神。無論是在處理國與國的關係方麵,還是人與人、人與自身心性的關係上,孟子都從平凡人的角度出發,給我們提供了智慧的獨到見解。


作為一種文化基因,孟子的學說穿越了千年文明之後,造就了中國人特有的士人風骨,對中國人的氣質、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孟子告訴我們,中華民族遵守的不是神道,而是一種做人的基本原則,我們堅守的是人的基本本性。這就是孟子的偉大之處——以常人的姿態,成就聖人的偉業。


鑒於讀國學經典已日漸成為一股強大的時代思潮,本係列書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同時,結合最新的學術成果加以注解,並在重要部分加入了與時俱進的元素。為讀者帶來一種嶄新的、輕鬆的、自在的國學經典誦讀體驗。


由於個人水平有限以及相關研究的不斷更新,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歡迎各位讀者予以批評指正。


編 者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