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寄杜二拾遺

人日寄杜二拾遺


唐·高適


人日題詩寄草堂 [1] ,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 [2] 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預 [3] ,心懷百憂複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4] 。龍鍾還忝二千石 [5] ,愧爾東西南北人! 【說文】


此詩作於唐肅宗上元年間,當時高適任蜀州刺史一職。人日,也就是農曆的正月初七。”杜二,即杜甫。拾遺,杜甫曾經官拜拾遺,所以這裏仍然以舊官職相稱。高適(701~765),字達夫、仲武,滄州(今河北景縣)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有《高常侍集》《中興間氣集》。 【解字】


[1]草堂: 指杜甫在成都浣花溪所居住的草堂。


[2]弄色: 顯現美色的意思。宋代蘇軾《宿望湖樓再和》:“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3]南蕃: 也可作“南藩”,即南疆、蜀地。預:幹預,參與。


[4]東山: 這裏代指隱居之地。書劍:這裏是指文武的才能。風塵:這裏指久居他鄉、在外做官,形容宦途紛擾。


[5]龍鍾: 形容潦倒不得誌、年老體衰的樣子。忝(tiǎn):這是高適的自謙之詞。二千石:漢朝時期的郡長官(也就是太守)通常官俸都是二千石,因此人們常用“二千石”來稱呼太守。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