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其一)

胡笳十八拍(其一)


三國·蔡琰


我生之初尚無為 [1] ,我生之後漢祚 [2] 衰。


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


幹戈日尋 [3] 兮道路危,民卒 [4] 流亡兮共哀悲。


煙塵蔽野兮胡虜 [5] 盛,誌意乖 [6] 兮節義虧。


對殊俗 [7] 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


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說文】


胡笳: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管樂器。蔡琰(177~?),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陳留圉(今河南開封)人,東漢末年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三國時期著名詩人、音樂家。《後漢書》:“博學而有才辯,又妙於音律。”東漢末年,社會動蕩,蔡文姬被擄到南匈奴,嫁給了匈奴左賢王,於匈奴誕下二子,飽嚐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想到與摯友及恩師蔡邕的情誼,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文姬歸漢後,參考胡人聲調,結合自己的悲慘經曆,創作了哀怨惆悵、令人斷腸的琴曲《胡笳十八拍》,這裏選錄了第一拍。 【解字】


[1]無為: 社會安定。


[2]祚(zuò): 福運。


[3]尋: 接連不斷。


[4]卒(cù): 同“猝”,倉促、急速。


[5]胡虜: 匈奴人。


[6]乖: 違背。


[7]殊俗: 不同的風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