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記(節選)

登泰山記(節選)


清·姚鼐


泰山之陽 [1] ,汶水 [2] 西流;其陰,濟水 [3] 東流。陽穀 [4] 皆入汶,陰穀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 [5] 也。最高日觀峰 [6] ,在長城南十五裏。餘以乾隆三十九年 [7] 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曆齊河、長清 [8] ,穿泰山西北穀,越長城之限 [9] ,至於泰安。是月丁未 [10] ,與知府朱孝純 [11] 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裏,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泰山正南麵有三穀,中穀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餘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複循西穀,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穀入,道有天門。東穀者,古謂之天門溪水,餘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 [12] 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 [13] 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 [14] 如畫,而半山居 [15] 霧若帶然。 【說文】


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而《登泰山記》則是姚鼐的代表名作。 【解字】


[1]泰山: 又稱東嶽,在山東泰安北,為五嶽之首。


[2]汶水: 即大汶河。


[3]濟水: 又稱沇水。


[4]陽穀: 即南麵山穀之水。


[5]古長城: 齊國時修築的長城,大約在肥城縣西北部。


[6]日觀峰: 即泰山頂峰的觀日出處。


[7]乾隆三十九年: 即公元1774年。


[8]齊河、長清: 都是山東縣名。


[9]限: 阻斷。


[10]丁未: 農曆二十八日。


[11]朱孝純: 字子潁,號思堂,一號海愚。


[12]崖限: 門限似的山崖。


[13]燭: 照射。


[14]徂徠: 一座山的名字。


[15]居: 留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