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節選)(1/3)

孟子(節選)


戰國·孟子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 。三裏之城,七裏之郭 [2] ,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3] 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 [4] 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 [5] 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 [6] 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 [7] 不戰,戰必勝矣。” 【說文】


《孟子》一書是孟子及其弟子言論的集結。孟子名軻,字子輿或子居,戰國著名思想家。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在人性方麵,他主張性善論,認為人生來就具備仁、義、禮、智四種品德。在社會政治觀點方麵,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論,提出民貴君輕的主張。 【解字】


[1]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指適合出兵打仗的時機、氣候等;地利指山川險要、城池堅固等有利條件;人和指人心的團結與和睦。


[2]城、郭: 城指“內城”,郭指“外城”。內城和外城的比例一般是三比七,因此稱“三裏之城,七裏之郭”。


[3]兵革: 兵器和鎧甲。


[4]委: 放棄、棄城。


[5]域民: 限製百姓。域,本指界限,這裏引申為限製。


[6]畔: 同“叛”,背叛。


[7]有: 要麽。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 [1] 之中,傅說 [2] 舉於版築 [3] 之間,膠鬲 [4] 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 [5] 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 [6]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 [7] 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 [8] 於慮,而後作;征 [9] 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說文】


這是《孟子》一書中最能激動人心的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