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

8.13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 ① ,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字 詞 釋 義


①見:音xiàn,“現”的通假字,即顯露的意思。 點 睛 譯 文


孔子說:“人應當堅定信念,勤奮學習,捍衛並不斷完善做人治國的大道。不到政局動蕩的國家去,不在戰亂不斷的國家中居住。天下政治清明時,就出來做官;天下昏暗無道,便隱居不出。國家政治清明而自己貧賤不堪,這是恥辱;國家政治昏暗而自己富貴無比,這也是恥辱。” 智 者 慧 心


孔子看來,讀書人應該在什麽時候出仕做官呢?


孔子說得很明白,“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當然前提是要守住做人的信仰和好學的作風。他曾說過,“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意在提醒我們在政治形勢發生變化後,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惹禍上身。


在這方麵,孔子誇獎過兩個人,一個是自己的學生南容,另一個是衛國的大夫寧武子。這兩人都可以說是大智若愚,熟知明哲保身之道的人。寧武子在政治清明的時候,便大展才華,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政治昏暗不堪,他就裝傻,遠離政治是非。孔子覺得僅僅是這種裝傻的本事,其他人也是學不來的。而南容呢,政治清明時,他能把官位做得很牢穩,政治黑暗時,他也能保住自己不受牢獄之災。所以,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


由此可見,孔子並不是一個不知變通的人,也不主張讀書人充當黑暗政治的犧牲品。就像有人說的,其實孔子並不是不懂得圓滑的為官之道,隻是這樣有悖於自己所堅持的原則,不屑那麽做罷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