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本書是以記載孔子言論為主,兼記孔子一些弟子言行的一部書。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南辛鎮)人。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先師,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萬世師表。


孔子自幼就受到周文化的熏陶,成年後更是以好禮、知禮而聞名於魯國。


然而,孔子在仕途上並不順利,年輕時隻做過一些小官,後因與當時主宰魯國政權的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政見不和,不得已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他先後到了衛、宋、陳、蔡、楚等國,都沒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魯國一心一意講學同時開始整理古代文獻資料,整理刪定了《詩經》《尚書》等,並根據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使之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曆史著作。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孔子開了私學的先河,他的學生多達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七十二弟子。


孔子雖為一代聖人,卻在其所生存的時代難以一展宏願,“禮樂興邦”至始至終都隻是一場虛無飄渺的夢幻——對於一個仕者來說,這樣的人生,這樣的結局無疑是不完滿的。然而,孔子卻以“授三千弟子、成萬世宗師”這一種方式,在另一個程度上完滿了自己的人生。


也許,不完滿才是人生,隻求真心無愧於天地。哪怕平淡無為,甚至一無所有,然而若是能誠心麵對生活、努力享受這種不完滿的過程,不完滿的人生也會有別一番的圓滿。


鑒於讀國學經典已日漸成為一股強大的時代思潮,本係列書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同時,也結合了最新的學術成果加以注解,並在重要部分加入了與時俱進的元素。在此旨在倡導一種嶄新的、輕鬆的、自在的國學經典誦讀體驗。謹希望本係列書能給孩子們、學生們、各位國學愛好者以全新的、快樂的、時尚的閱讀感覺。


當然,由於個人水平有限以及相關研究的不斷更新,本書肯定會有一些不足之處,歡迎各位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予以批評指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