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前漢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名臣賢吏(1/4)

名臣賢吏


宣帝在位六七年,勤政息民,勵精圖治,最信任的大員,一個是衛將軍張安世,一個是丞相魏相。霍氏被滅族,魏相參議有功,不用多說。張安世卻為人小心謹慎,隻知奉詔行事,不曾為除去霍氏獻言獻策,並且他的孫女張敬曾嫁給霍家。霍氏族誅時,張安世擔心受到連累,整日惴惴不安,竟變得容顏憔悴,身體衰弱。宣帝察知內情後,特下詔赦免他的孫女,張安世這才放心,辦事愈加謹慎。張安世的兄長張賀,當時已經病死。宣帝追念舊恩,詢問張安世,才得知張賀的兒子也死了,隻留下一個孫子,年僅六歲,名叫張霸。張賀在位時曾領養張安世的二兒子張彭祖,張彭祖又曾與宣帝在同一家私塾讀書,宣帝問明內情後,封張彭祖為關內侯。張安世入朝推辭,宣帝說:“我隻是為了掖庭令,與將軍無關。”張安世這才退下。


宣帝又想追封張賀為恩德侯,並設置守墓人二百家。張安世又上疏替張賀推辭,並請求減少守家到三十戶,宣帝總算依從他的建議。不久,宣帝又覺得此舉不足以報其德,便在次年下詔,賜封張賀為陽都侯。關內侯張彭祖襲爵,封張賀的孫子張霸為車騎中郎將,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


張安世的長子張千秋與霍光的兒子霍禹都是中郎將,曾一同跟隨度遼將軍範明友攻打烏桓。凱旋後,霍光問張千秋戰鬥方略與山川形勢,張千秋邊說邊用手比畫,一點也沒有遺忘。等到轉問霍禹時,霍禹均已忘記。霍光不禁歎息道:“霍氏必定衰落,張氏將要興旺!”後來霍光的話果然靈驗,張氏子孫代代為官。當時人稱昭宣以後,漢臣要算金 禦史大夫丙吉本來與張賀一同保護宣帝,論起當時的恩德,張賀還比不上丙吉,隻因丙吉為人忠厚,絕口不提前恩。宣帝幼年出獄時,還茫然無知,所以隻記起收養自己的張賀,不曾想起救活自己的丙吉。掖庭宮婢則曾經保護、抱養過宣帝,那時已嫁給一個民夫,上疏自表以前的功勞。宣帝全然忘記,特交掖庭令查辦,則說禦史大夫丙吉知道詳情。掖庭令於是領著則到禦史府,查明真偽。


丙吉見到則後,麵貌尚能相認,這才說起以前的事情:“確有此事,但你曾因保護不善受到我的責備,如今怎能自稱有功?隻有渭城的胡婦、淮陽的趙征卿曾經乳養,她們才有功呢!”掖庭令於是轉奏宣帝,宣帝再次召問丙吉,丙吉於是講述胡、趙二婦當年照顧宣帝的事情。宣帝立即傳詔查尋二婦,二人卻都已去世,隻有子孫尚存,得蒙厚賞。則雖然沒有趙、胡二婦辛勤,總也有些微勞,特賜錢十萬。宣帝此時才知丙吉對自己有大恩。等則離去後,便封丙吉為博陽侯,食邑一千三百戶。並將許、史兩家子弟,如史曾、史玄 朱邑,字仲卿,廬江人氏,初為桐鄉嗇夫,廉潔平和,吏民信服。後來遷補為北海太守,政績卓著,宣帝提升他為大司農。他性情淳厚,以德服人,遇到有人以私情相囑托,就一概拒絕,朝臣很敬怕他。他將所得的俸祿和賞賜都接濟族黨,自己也很儉約。朱邑擔任大司農的第五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