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史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奸臣通敵議和(1/3)

奸臣通敵議和


李顯忠兵敗之後,朝中議和的聲音漸漸高漲。孝宗降張浚為特進樞密使,命他宣撫江淮的東、西路,貶李顯忠為果州團練副使,將他安置在潭州。邵宏淵雖然降了官,但仍然任建康都統製。湯思退竟然升任尚書右仆射,兼樞密使。


湯思退一味主和。陳俊卿上疏說不能一味議和,仍然應該起用張浚。孝宗於是任命張浚為江淮軍馬都督。後來,孝宗派盧仲賢去金營議和。盧仲賢告辭的時候,孝宗對他說,海州、泗州、唐州、鄧州不能輕易割讓出去。盧仲賢領命出來之後,湯思退將他拉到一邊悄悄說:“如果可以講和,四州的土地割給金國也沒關係。”


這時金國的元帥仆散忠義已經占據宿州,盧仲賢見到仆散忠義後,一句話也不敢多講,隻是一味地說要回去稟報孝宗。仆散忠義將文書交給盧仲賢,書中提出四個要求:


一、南北通信,改用叔侄相稱。


二、割讓海、泗、唐、鄧四州。


三、每年的貢奉還和以前一樣。


四、將叛臣和歸附的百姓交還給金。


盧仲賢匆忙回到南宋,把文書呈給皇上。孝宗非常後悔派盧仲賢去,隨即把盧仲賢打入大牢,並責怪他擅自割讓四州、接著將盧仲賢連降三級。沒過多久又將他除名,貶謫到郴州。湯思退一心求和,朝廷又派王之望任金國通問使,龍大淵任副使,暗中囑咐王之望可以答應割讓四州,隻是要求將歲幣減去一半。後來,在幾個主戰大臣的一再阻攔下,孝宗才令王之望等人在邊境待命,不要繼續前進,改命胡昉出使金國。後來,孝宗貶掉陳康伯,任湯思退為左仆射,命張浚任右仆射,張浚仍兼任江淮軍馬都督一職。


胡昉到金營後,金人責怪南宋失信,將他扣留。後來金主雍又把胡昉放回去,讓他向南宋朝廷傳達自己的意思,妥商和議。湯思退暗中唆使王之望以及戶部侍郎錢端禮等人上奏,說守備還沒有牢固,國庫已經空虛,應該議和。孝宗覺得他們說得有道理,就命王之望、錢端禮二人到兩淮宣讀詔書,並召張浚入朝供職。張浚這時候正在大修戰艦,同時發動兩河的豪傑,一心等著進兵,並讓降將蕭琦統領降兵,還給遼人發去檄文,讓他們聲援。偏偏這時錢端禮到了淮河,竟派人去和張浚說了些“名為守備,守卻未必備;名為治兵,兵卻未必治”的話。張浚頓時惱怒,退到平江,上疏辭官,連上八次奏章。孝宗於是命張浚為少師,兼保信軍節度使,到福州任職。侍禦史周操上疏請孝宗留下張浚,反而遭到貶斥。沒過多久,張浚積憂成疾,臥床不起。他在給兩個兒子張栻、張枃的遺書中寫道:“我曾未能收複中原,雪洗國恥,死後不要葬在祖墳裏,埋在衡山腳下就可以了。”朝廷收到訃告後,孝宗感動於張浚的忠誠,起初追封他為太保,後來又追封為太師,賜諡號忠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