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6)

第十一章


唐恩莊園


達爾文夫婦不喜歡受約束,而且他們已經完全習慣了田園式的生活方式,現在的倫敦生活,對他們來說完全是一種束縛。特別是目前,達爾文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這樣的都市生活讓他們更加無法忍受,而且艾瑪又懷孕了(他們已經有了兩個孩子)。種種因素促使他們快速作出了決定:搬回農村。如果有必要的話,最多兩三個星期來倫敦一趟。


1842年9月,達爾文夫婦在離唐恩村不遠處買下了一個莊園,在那裏定居下來。這個莊園位置很偏僻,舒適而寧靜,而且距離倫敦城區不很遠,便於他們與外界的來往。唐恩村處於兩條村道的交叉口,隻有幾百戶居民。從莊園到村子,隻需要走0.25英裏的路,非常方便。在這裏唯一的不好就是出行不便,因為離莊園最近的兩個火車站距離莊園都有10英裏的路程,而且還不全是平路,中途有不少的山路和蜿蜒崎嶇的鄉間土路。這可難為壞了既是園丁又得充當馬車夫的老傭人,如果達爾文夫婦要坐火車,老園丁就得趕著馬車,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駕駛著。為此,達爾文還取消了原來打算經常去倫敦的想法。


這個莊園已經很久沒人住了,雜草叢生,看著很荒涼,尤其是那裏的舊房屋年久失修,外觀非常難看。為了翻修房屋,使它看起來美觀大方,達爾文花了很多心思,並付出了很多勞動,尤其是最初剛住進去的幾年。他把房子的裏裏外外全部粉刷了一遍,並且在院子裏弄出兩塊空地,種上花草和蔬菜,然後在周圍圍上籬笆。他還在房屋的第三層開辟了一個陽台,上麵用藤蔓植物做頂棚。莊園的周圍被一片森林包圍著,使人產生一種幽深的感覺。達爾文還把一些露在外麵的白堊和被小路截斷的深溝用東西掩蓋起來,並在河穀中開辟了一塊耕地。


唐恩田園式的生活一直陪伴達爾文度過了剩下的後半生。盡管有時他會出去走訪親戚朋友,或去倫敦辦事,或因為必須要參加英國科學協會會議而到其他城市,或者去參加水療“訓練班”,但這些出訪不需要活動量很大,也不需要消耗極大的體力,所以對他來說非常合適。也許正是這些環境和條件造就了達爾文的盛名,讓他有機會給世人展現出他的巨著,使人們清楚了生物界是怎麽回事,以及人在生物界的地位是怎樣的。但是他身體一直不好,長期以來疾病不斷,所以每天工作時間非常有限,最多隻能工作兩三個小時。


我們後來看到的達爾文傳記,其實不是一般的生平傳記,而是一部他的著作史以及他與他的那些生物界朋友們一起為生物學的發展而進行的鬥爭史。


之前我們說過,達爾文年輕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了位於熱帶的佛得角群島上的聖地亞哥,他坐在熔岩懸崖下,采用賴爾分析地質的新思想來研究這座島嶼的地質史。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他萌生了一種想法,他要把他到過的所有國家的地質狀況匯編成一本著作。《珊瑚礁》一書隻是他實現這一理想的一個開端,這本書成功了。當賴爾看到達爾文的珊瑚礁觀點後,非常讚同,盡管達爾文的觀點與賴爾的環形島理論有些相悖(賴爾認為,珊瑚礁成環形島,像圓環一樣圍繞在水下的火山噴口上。)。賴爾督促達爾文,讓他盡快將所搜集到的材料在地質學會會議上作一次報告。


《珊瑚礁》出版後,1842年的秋天,達爾文開始著手撰寫乘坐“貝格爾”號旅行時到過的那些火山島的地質和地貌的狀況與分析。這本書成書後,定名為《“貝格爾”號航行地質學》,這是他的第二部地質學著作。他的第三部著作寫的是有關南美的地質考察情況。至於他在途中寫的一些“地質”方麵的信件和記錄,在地質協會的一些會議上已經發表過了。返回英國後,他寫的一些簡訊和報告,多是以報道的形式與公眾見麵的。現在,他要把搜集到的有關地質方麵的所有筆記和見聞進行全麵整理了。


這本著作的前五章主要描述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火山島的情況。


第一章寫的是聖地亞哥島的地質情況,他的描述非常詳盡。他寫到,在他麵前呈現出了多層地貌:最底層是由於海底流動形成了火山岩;中間層大部分是第三紀初期遺留下來的石灰石的水平層,一直延伸了好幾海裏(後來,古生物學家索爾比在英國鑒定了他帶回的這些岩層中的貝殼。);最上層是熔岩層,形成比較晚,當該島嶼從海中上升時,錐形噴火口噴出來的流質熔岩形成了這一層,因為溫度太高,接近噴火口的一些石灰層都已經變形了。


第二章描述比較簡單,主要包括亞速爾群島中的費爾南多.德諾羅尼亞島和特塞拉島的地質情況,塔希提島(他在這個島上找到了上升的痕跡)西北部的地質情況、大西洋中聖保羅小島的地質情況。


第三章,他記述得也比較詳細,描述的是阿森鬆島的地質情況。他寫到,他拿著錘子曾經“興奮地敲擊這裏的山岩”。也正是在這裏,達爾文聽到了一個鼓勵人心的消息:塞治威克預言達爾文將會成為一個有前途的地質學家。


第四章,描述的是聖赫勒拿島的地質情況。


達爾文所記述的這些考察,盡管有些非常簡短,甚至有些還不怎麽連貫,但每一處都非常準確。沙茨基寫了一篇讚揚達爾文的文章——《達爾文,一個地質學家》,他引用了岩石學家列納爾的幾行話。列納爾把“挑戰者”號考察搜集到的所有有關岩漿岩的資料進行了加工整理,而且還把得出的結果與達爾文的結論進行了比較,他說:


對比結果讓我很吃驚,並由衷地佩服這位考察者的能力。他分辨複雜混合礦物質的成分和性質的方法很獨特,拿著一個放大鏡到處觀察,很少用測量儀器進行勘測,即使采用了化學實驗,也是最為簡單的那種,或許隻是焊接吹管才會用那種實驗方法。他對岩石成分和結構的鑒定付出了很大的信心和耐力,然後與其他地區的火山噴發情況進行了對比,最後準確地得出這些礦物的起源,並能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驗證。他仔細對比自己發現的事實和先輩們有關在別的地方發現的東西的描述,但是這種關係在沒有證據證實之前,沒有人會相信。這些關係對占統治地位的假說造成了一定的威脅,例如那些上升的噴火口、火山噴發以及形成火山之間的本質區別。最後,這本書包含的新思想是無與倫比的,功績也是卓越的。


這些新思想在第六章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在這一章裏,達爾文首先提到了粗麵岩和玄武岩之間的差別。他是根據這些山岩組成成分的比重不同進行區分的,經過仔細考察,並結合其他人的記載,他確切地證明了自己的結論:比重大的晶體會沉到熔岩的下部,而比重小的晶體則分布在熔岩的上部。他的這一方法,不僅適用於區分從火山體中流出來的熔岩,也適合區分更深處的岩漿成分。


達爾文在這一章還給出了火山島的分布和火山島是怎樣產生的結論。他強調說:“海洋上的大多數島嶼都是火山噴發形成的。”他還對當時的權威列.馮.布赫的理論提出質疑。布赫把火山島分成兩類:一類是中心火山島,這種火山島有一個中心,周圍包圍著大量的噴溢物;另一類是火山島山脈。達爾文認為根本不存在中心火山島,盡管每一個火山總有某一個地方比其他地方都高。如果是火山島山脈,那麽它在形成的時候就會呈一條線排列,很容易與鄰近的大陸海岸線不一致,而且大陸上的山脈也很少能靠近海岸,因此達爾文不得不開始在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