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拿破侖失敗後歐洲不穩定的和平局麵(1/2)

第56章 1854年至1871年間,有兩個因素阻止了這個時代實現徹底的社會和國際的和平,並為通往戰爭周期的路做了準備。第一個因素是有些王室的宮廷企圖恢複不平等的特權,並且幹涉思想、寫作和教育的自由;第二個因素則是在維也納會議上,由各國外交官所劃定的國界不可能實現。


君主國為退回到過去做了大量內部安排,而其中最先開始也最明顯的是西班牙。它甚至恢複了宗教法庭。1810年,當拿破侖任命他的弟弟約瑟夫為西班牙國王時,大西洋彼岸的西班牙殖民地效仿美國,起兵反抗歐洲的大國體係。南美的華盛頓是波利瓦爾將軍。西班牙無力鎮壓這次起義,這場戰爭也像美國獨立戰爭一樣,拖延了很久。最後奧地利提出建議:按照神聖同盟的精神,歐洲各君主國必須在這場戰爭中協助西班牙。在歐洲,這一提議遭到英國的反對,但是,是美國總統門羅於1823年的及時行動,警告並阻止了計劃中的君主製的複辟。他宣布:美國將把歐洲在西半球的任何擴張行動視為對美國的敵對行為。這就是門羅主義,它宣布在美洲之上不能有超越美洲的政府,在100年的時間裏阻止了歐洲列強對美洲事務的幹涉,也使得西屬美洲的新興國家可以沿著自己的設想來安排自己的命運。


即使西班牙君主失去了殖民地,至少它仍能在歐洲協調的保護下在歐洲為所欲為。1823年西班牙的人民起義,被歐洲會議委托的法國軍隊鎮壓。與此同時,奧地利也鎮壓了那不勒斯的一次革命。


1824年,路易十八去世,查理十世繼位。查理十世一心想破壞出版和大學的自由,複辟專製政府;他還準備花10億法郎,賠償貴族們在1789年被燒毀的宮邸和被沒收的財產。1830年,巴黎市民再一次起義反抗這位舊製度的象征,推舉路易·菲利普取代查理。菲利普是恐怖時代被處決的奧爾良公爵菲利普的兒子。歐洲其他的君主國,因為英國公開表示支持這場革命,而德國和奧地利又出現了嚴重的自由主義動亂,並沒有幹涉這件事。但是法國畢竟還是君主國,這位年輕的路易·菲利普(1830年-1848年在位)當了18年的法國立憲國王。


各個專製君主的反動行徑,使得維也納會議所造成的和平陷入了動蕩不安。由維也納會議的外交家們製定的不科學的國界所造成的緊張慢慢聚集為一種更加深思熟慮的力量,但這對人類的和平來說甚至更危險。統一管理說著不同語言、讀著不同書籍、有著不同思想的人民的事務(尤其是這些不同還混入宗教的爭端),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除非有一些強烈的共同利益,比如瑞士山區居民共同抵禦外敵的需要,才能在各種語言不同、信仰不同的人民中間建立起密切的聯係;並且即使在瑞士,也實行著最大程度的自治。而馬其頓由於其居民的居住地和村落混雜在一起,郡縣自治仍是必須的。但是讀者如果看看維也納會議所繪製的歐洲地圖,就會發現他們似乎是故意要激起當地人民的最大憤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