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山鬽子(1/4)

東北七十二路野仙、五路邪仙我早在入行的時候就有耳聞。


和老軍一起在沙河看林場的老獨,更是早先的出馬弟子。


我雖然沒有見識過真正的仙家,卻也見過孝義的白蛇白靈兒,和偷奸取巧頂著人頭骨妄圖成仙的老黃皮子。


可盡管如此,我對所謂野仙還是十分的陌生,更想不到會在這深山老林裏見到這麽一座供奉灰仙的廟宇。


聽我說起‘灰仙祠’,潘穎惶然的瞪大了眼珠子:


“灰仙?那不就是老……”


不等她往下說,竇大寶就一把捂住了她的嘴,讓她別瞎說。


瞎子笑著說:“不用這麽形式化,既然是仙家又怎麽會拘泥這些小節呢?”


盡管覺得不可思議,我還是從包裏拿出些線香,分給幾人給廟裏供奉的‘灰仙姑’上了香。


俗話說遇佛拜佛見廟燒香,信不信兩說,禮多人不怪總是常情。


上完香,我和竇大寶撿來樹枝點起了火。


四人圍著火堆,拿出攜帶的幹糧烤熱了胡亂吃些。


雖然疲憊不堪,可潘穎還是難改好奇本性,問是什麽人會在這山溝裏建這麽座灰仙祠。


瞎子也是賣弄慣了,聽她問便侃侃而談起來。


大興安嶺自古就多出金礦,素有‘三千裏大山鑲金邊’的說法。


意思就是但凡山下的溝壑裏,都有黃金礦藏。


正因為如此,自清朝到民國數百年間,基於特殊的曆史背景和政``治環境,才有了闖關東的熱潮。


闖關東最初的目的,為的就是山裏的金礦。


至於後來金礦被官府和胡匪把持,淘金者隻能淪為苦工,那就不提了。


再富含金礦,金子也不會在地麵上。


想要金子,那就得打金井、掏金窩子。


當時沒有機械設備,這些全靠人力完成,必須得人背著筐,下到十幾米、幾十米的金井裏去把礦土背出來,然後再利用河道水流淘出裏麵的金沙。


沒有機械設備,同樣沒有安全保障。


要說有,當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