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張唐卿的《紀檢委》論(1/3)

以劉沆為首的專案組人員和齊州濟南縣的人幾乎同時到達了大名府,包拯很沉的住氣,他沒有把自己手中掌握的證據交給專案組,而是在沉默中等待。


劉沆是刑部尚書,這次親自披掛上陣,就是為了彰顯刑部在六部中的地位,刑部的地位現在太尷尬了,公安部已經代替了刑部大部分的工作,他們現在還不如人家禮部呢?


公安部來的人也很有份量,公安部副部長張唐卿,狀元出身,仕途一路高歌猛進,和陸子非曾經一起共事,也是朝廷裏的新貴,炙手可熱。


大理寺就隨便派了個人過來,即使是這樣,這個陣容也足夠豪華了,包拯看到的時候都嚇了一跳,朝廷對這次事情的重視程度是下了血本啊!


劉沆到了大名府根本不給當地官員任何插手的機會,當事人包括證物一次性全盤接受,令他失望的是興衝衝的來什麽都沒找到。


張唐卿是李文浩的直屬上司,在經過簡單的詢問後他就敏銳的發現事情百分之百和這位公安局長脫離不了關係,當然這隻是張唐卿自己的一個臆測。


隨後在檢查死者屍體的時候,大名府公安局的一個仵作無意中念叨了一句,“這朱科長死的有點不明不白啊!以他的身手若不是有人背後偷襲,一般人是殺不了他的。”


說者無心,聽著有意,張唐卿對公安局的職位也挺熟悉了,一個科長在公安局絕對也是前幾位的存在,而且一個公安局的科長怎麽會死在案發現場,而在和李文浩的談話中,李文浩也沒有向自己提到這一點。


知府的公子發現了這件事,人沒死卻失蹤了,然後公安局還有一個科長死在了案發現場,這一連串的線索匯總到一起,這起案件似乎變得沒那麽複雜了。


這麽簡單以包大人的精明怎麽會看不透這些呢?他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聽聞到現場時逝者的身體上還有溫度,為什麽,還有那裏不對勁呢?


是因為確鑿的證據嗎?不,若是這樣,也能以嫌疑人的身份先控製住公安局,到時候不怕沒有人棄暗投明,這樣的手法在大宋太常見了,那為什麽包拯不用呢?


因為自己的兒子,擔心落在別人手中,自己投鼠忌器,這也是唯一能解釋的通的理由了,張唐卿覺著自己還是不能輕易下結論。


李文浩在張唐卿麵前還能保持基本的冷靜,但沒人了他就有點失去煩躁了,他恨自己為什麽要去貪那些帶回來的證物,送黃金的人是走了,可兩天了一點消息沒有,他覺著出事了。


不能幹等下去了,自己得做些補救措施了,瞬間他也想到了另外一種可能,公安局不安全了,自己的一舉一動說不定都在人家的監視之下。


事情既然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分紅的時候你們一個比一個積極,麵對風險的時候你們是不是應該和我一樣,出了公安局,他就發現街上多了很多生麵孔。


不動聲色的回到家,讓最信任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