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影與文學(1/4)

淺談電影與文學


一九七九年秋末的一天傍晚,下著很大的雨,有一個外地青年來到了編輯部。他身上的衣服淋透了,嘴唇冷得有些發紫。他說,他是為了送自己寫的電影劇本,專程從外地趕到北京來的。我接待了他。通過交談,知道他才二十三歲,是河南某縣農村中一個務農青年。他向我傾訴了自己對電影藝術的酷愛,表達了他將來要成為一個電影編劇家的誌氣和決心。然後,從書包裏取出了自己寫作的電影劇本——三個,極其鄭重而又極其自信地交給了我。他希望我能盡早看完。因為他是借宿在別人家裏的。考慮到他的具體情況,又見那三個劇本都並不很長,我應允他隔天上午來聽答複。第二天一整天,我放下其他一切編輯工作,集中精力認真地閱讀了這位青年寫作的電影劇本。三個劇本都讀完,我感到茫然了。我甚至不知道第二天見到他時,該對他說些什麽。“劇本”毫無基礎,沒有半點經過扶植可能成功的希望。通篇都是錯別字,語句不通,還沒有掌握標點符號的常識性用法;更不必去談結構、立意、人物、情節細節、電影化等其他諸方麵了。可以說,他還不是一個文學青年。更嚴格說,他還不是一個具有起碼文化知識水平的青年。當然,這絕不能怪他。十年“文化大革命”,剝奪了許多像他這樣的青年的學習權利,耽誤了許多青年的學習機會。而且有一點他還是令我感動和欽佩的——一個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村青年(他還沒有讀完初中),在務農之餘,寫下近十萬字的文字,僅僅這一點,就是需要一些毅力和恒心的。我想到在第一天的交談中他告訴我,他的家鄉那一年受災,收成不好,工分很低,從河南到北京的路費,要花掉他全年工分收入的三分之一還多。於是我沉思起來,預想著第二天見到他應該怎樣對他說,才能既不傷他的心,不使他感到是潑冷水,而又能夠使他明確這樣一點:對於他來說,首要的先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起碼的文化知識水平和一般文學素養。


要寫作電影劇本的青年,首先應使自己成為一個文學青年,首先應該對文學的其他形式,如:詩歌、散文、特寫、報告文學、短篇小說等,具有一定的欣賞能力和閱讀水平,具有一定的寫作水平或經驗。沒有這一點做起碼的基礎,我認為要創作電影劇本並獲得成功,是無從談起的事。僅憑熱情、愛好、興趣是不行的;僅有急於成功的個人願望也是不行的,甚至可以說是無益的。


有沒有並不認識這一點的青年呢?有的。編輯部每個月收到的數以百計的稿件中,相當多一部分就是這樣一些青年寫來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